本文目录:

长沙植基塔建筑工程介绍?

隋舍利塔,位于长沙市岳麓山清风峡南侧,爱晚亭右前方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戴僧尼智仙抚养之恩,诏令在全国各处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,是塔故名隋舍利塔。隋舍利塔建设于隋仁寿二年(602),五代时被毁。民国初年,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。1957年修整在塔外加修石护栏。

洞泉冲塔,位于湖南***沙***沙县北山镇平田村洞泉冲组的羊牯岭上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洞泉冲塔建设于清同治六年(1867),为花岗石建筑,底座四方,有石围栏,塔六角五级,通高十一米。方形塔座,底层东北方有三十六厘米高、十七厘米宽拱形门洞。

伍家岭社区。伍家岭社区位于湖南***沙市开福区伍家岭街道境内.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,周边拥有乐诚堂、长沙烈士公园、又一村组亭、植基塔。

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,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,高达91米,基座每边长91.4米,上有7层,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,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、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。据说,这就是《圣经》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,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。

隋舍利塔的建造历史

隋舍利塔建设于隋仁寿二年(602),五代时被毁。民国初年,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。1957年修整在塔外加修石护栏。“***”中遭破坏,1***9年按原貌修复。隋舍利塔通高三米,边长一点三米。花岗石构成,基方顶尖,形似僧帽,分三层,底层为塔基,作须弥座式,四角作芭蕉叶形,有浮雕力士像五幅。

舍利塔 在浙江省龙游县城东11公里湖镇下街,始建无考,北宋嘉祐三年(1058)重建。六面七层,楼阁式实心砖塔。高24米,基座砖砌,每面宽30米,须弥座高60米。每层每面有倚柱、佛龛呈壶门状,内置玉佛,底下四层玉佛已盗失。倚柱间用阑额相连,上有砖砌扶壁栱二朵,为四铺作出单杪。

据说塔建于隋仁寿二年(602),岳麓山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,五代时被毁,民国初年,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。1957年修整时,在塔外加修石栏保护。

有铭文曰“宋元徽元年(南朝.刘宋,公元473年)建塔”。寺中旧碑上说:“宋永初元年(420),天竺沙门僧律,从此经过,闻钟磬声,天花满山,因此就地建起寺院。其后有梵僧求那跋摩来居此寺,曰:“此山将来必有菩萨圣主,大弘佛法建造宝塔。”遂以铭之。”僧朗法师,岂非乘愿再来之人。

煌煌荆楚吟·长沙之旅·岳麓山·墓塔相依

黄兴墓在云麓峰左方小月亮坪,为湘中首屈一指的巨大陵墓。墓由三层台阶百余级踏步导入。墓碑为一四棱形整块乳白色岩石琢成,高约十米,如利剑直指苍穹。因地处高峰开阔处,显得格外气宇轩昂。“黄克强之墓”的碑文由青铜浇铸。黄兴(1874—1916),原名轸,字廑午,号杞园,又号克强,长沙人。

岳麓山,又名麓山、灵麓峰,因为南岳之足,故以麓名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《南岳记》云:“南岳周围八百里,回雁为首,岳麓为足。”盛宏之《荆州记》亦云:“麓山盖衡山之足,又名灵麓峰,乃南岳七十二峰之数。

煌煌荆楚吟·长沙之旅·岳麓山·“响鼓岭,自来钟,岳麓山后铁蜈蚣” “响鼓岭,自来钟,岳麓山后铁蜈蚣”,这是长沙地区流传的一句俗语。它概括了岳麓山三个有神奇传说的景点。山上还有飞来石、笑啼岩、木鱼包、蟒蛇洞等风物。 悲欢离合响鼓岭 响鼓岭在云麓宫后。